在传统中医领域,对于胆管癌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经典药方,并选用多种针对性药材,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那传统治疗胆管癌中医药方?有哪些药材?
大柴胡汤是治疗胆管癌的经典方剂之一,其药材组成包括柴胡、黄芩、芍药、枳实等。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利胆的功效,能够缓解肝胆不和引起的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黄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于湿热蕴结于肝胆的情况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此方可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对于湿热型胆管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犀角散也是常用的药方,由麻黄、羌活、附子、杏仁、白术、人参、细辛、当归、甘草等组成。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羌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该方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于热毒型胆管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剩余77%茵陈四逆汤由干姜、甘草、附子、茵陈等组成。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此方可以利湿退黄,对于黄疸型胆管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小建中汤由饴糖、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等组成。饴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此方可以健脾补养气血,对于气血两虚型胆管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单味药材在胆管癌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如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当归、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白术、茯苓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体力,促进水分代谢。
中医治疗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和谐的治疗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作为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通过科班、师承、家传学习,深入研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医学著作,并结合4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三联平衡”抗癌理论。在临证中,通过抓住癌症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扶正患者元气,调节气血、阴阳、脏腑功能,重建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五年复发转移高峰期,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胆管癌真实案例分享:
李某,男,胆管癌,2017年4月18日初诊,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人
2017年4月患者确诊胆管癌,门脉左支癌栓形成。据家属介绍:“曾到省人民医院寻医,被告知‘肝胆里面全是癌细胞,难治’,后咨询手术,发现以前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背上有六个钉,必须拔钉才能手术,于是未做。”家属到上海肝胆医院咨询,被告知“生存期恐不足三个月”。后在2017年4月18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取药治疗。自诉服药后,不咋疼了,也不发烧了,脸也不怎么黄了。继续服药后,2017年7月10日复查彩超显示:占位病灶从原先约2.9cm缩小到1.2cm。2017年11月患者复查发现:未见肿瘤,肝内胆管,肝外胆管未见明显异常。自此患者基本恢复,未再用药。2019年7月26日患者到希福医院复诊,未诉不适,表示是来与袁希福老中医叙旧。到2022年3月份,患者近况稳定,曾介绍前单位同事复诊。
传统中医药方治疗胆管癌,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方和药材,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胆管癌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发布于:河南省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