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对困难家庭的帮扶方式正经历从以往侧重物资援助,到聚焦于家庭细分需求的新变化。
普陀区民政局介绍,困难家庭青少年既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又面临着社会竞争的重重压力。传统帮扶模式下,物资援助虽能解家庭一时之困,却难以触及这些青少年在升学、就业等关键人生节点上的需求。
在上海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普陀区民政局开展“桥计划”项目,将目光聚焦于困难家庭青少年的升学成长,今年开始,还将就业帮扶纳入计划之中,为青少年搭建迈向充满希望的“成长之桥”。
链接教育资源,托举学业梦想
向明(化名)是“桥计划”的参与者之一,他就读于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家里主要依靠低保救助,没有其他方面的经济来源。
“在中考前我课业压力很大,学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向明说,家中经济情况比较紧张,无力负担额外的考前辅导,好在普陀区有为青少年学业发展的“桥计划”项目,可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有两位大学生辅导老师,每月专门为我辅导语文、英语等课程,这些年轻的哥哥姐姐在辅导过程中十分耐心细致。”向明今年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感慨地说:“离不开‘桥计划’老师们的帮助。”
无独有偶,姚甜甜(化名)也是“桥计划”的参与者。她的母亲在她小时候因病去世,父亲后来再婚,她从小便由外婆外公抚养长大。除了学业上的压力,小姚还承受着不小的心理压力,进而产生了一些厌学情绪。
为此,“桥计划”针对小姚采取了组合辅导模式:除了为其进行课业解析以夯实知识基础外,还专门安排了考前减压辅导以缓解她的考前焦虑。最终,小姚成功考入华东师大二附中。
线下辅导(右上方为华师大学生)
据介绍,“桥计划”链接了华东师范大学等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已招募匹配了25名华师大优秀学子作为志愿者,形成“一名青少年匹配两位志愿者”的辅导模式。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5月至8月间,已提供111次线上线下课业辅导。
“长期以来,普陀区通过慈善帮扶资助华师大困难学子,现在依托‘桥计划’项目,形成了受资助学子和困难家庭课业辅导的双向奔赴。”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聚焦求职赋能,拓展就业通道
“桥计划”原本已涵盖课业辅导,自今年起,帮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也成为其重要内容。
近日,普陀区民政局携手区人社局聚焦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整合民政部门对困难群体的精准摸排优势,与人社部门的就业指导专业资源,以“靶向提升求职竞争力”为核心目标,组织专门面对困难家庭大学生的专项培训。
就业培训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针对大学生简历中存在的内容冗长、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帮助学员根据目标岗位优化简历结构。同时,系统讲解了面试中的基本礼仪、常见问题的应答思路以及如何调整心态等知识。
就业辅导
项目发布以来,区民政局已梳理摸排了全区45户高校应届生及准应届生困难家庭,并为这些家庭提供了精准就业支持服务。数据跟踪显示,截至8月底,“桥计划”服务对象中,约70%高校应届生与准应届生实现就业或获得就业意向。
有需要申请“桥计划”服务的普陀区家庭,可以前往所在居民区、街镇登记相关信息。接下来,普陀区民政局将立足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持续深化“桥计划”的服务内容,始终以困难家庭青少年的长远发展为核心,进一步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让更多困难家庭青少年在成长路上获得更坚实的支撑。
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